独具特色的九寨沟大录乡东北村

阅读(6629) admin 2016-10-26

九寨沟县西北的大录乡,是一个半农半牧的纯藏族聚居地。紧靠神仙池,相传大录人大部分是吐蕃法王松赞干布时期安置在唐蕃边境驻军的传人,当时的东北村还是一片茂密的森林。后来,吐蕃王朝灭亡后,戍守边界的吐蕃军队分裂成许多小部落,为了抵抗大部落的侵扰,各小部落之间建立了部落联盟关系,并由智氏头人牵头,把散居在各山头的小部落集中到一起,部落逐渐兴旺起来,形成了今天的东北村。

古老传说,娓娓道来东北村的前世

东北村历史上属于藏区三大地区之安多马区。据说松潘的东北村和现为九寨沟县的东北村原为一家,随着岁月流转,人口骤增,形成了两个村寨。

关于东北村的来历在大录乡有这样一个传说:古时候,南坪有个村,村里有一户人家,这家的牛羊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金银财宝更是数不胜数。家有两个儿子,儿子长大后,父母对大儿子说:“宝贝儿你成亲吧,家里的财产全归你。”大儿子答道:“亲爱的父母,我不想当家,叫弟弟结婚吧。”父母只好对老二说:“心肝儿你成亲吧,家里的财产全归你。”老二回答:“恩深的父母,叫哥哥结婚吧,我不想掌家。”就这样的哥推弟,弟推哥,一晃又过了几年,后来父母想了个办法,砍来一根杉树,削成两个滚圆的木球,上面分别写上儿子的名字。父亲说:“我把这两个木球拿到山顶上去放下来,谁的木球滚向南方,谁就外出另谋生路。”兄弟俩同意了。父亲把两个木球装进褡裢拿到山顶,两人抓住褡裢的底往上一提,结果两个木球分别向南北方滚去。大哥的木球滚向北方,继承了家业。滚向南方的木球是弟弟的,弟弟说:“方向知道了,但到底去哪儿呢?”这时木球上有嘴眼的木偶说:“你安家的地方山顶上白雪皑皑,森林茂密,山下是五谷丰登的土地。”弟弟走呀走,终于到了木偶说的那个地方,于是他就在此住了下来。他辛勤开垦,从则堡东西到大小嘎里台,从兰扎河到十嘴的山,全成了他的领地。随着时光流逝,这兄弟俩成了两地最有势力的人家。人们渐渐忘却了原来的地名,而将两地统称为东北村,大哥在南坪东北,弟弟在松潘东北。直至今天,两村的关系依然友好密切。

村寨古寺,侃侃而谈东北村的今生

东北村藏寨背靠神山,有大录河蜿蜒流过,从形成到现在有800多年的历史,这片灰褐色的古建筑群全部是木质结构。藏寨民居建筑选址重视风水,顺应天然,格局依山而建,错落有致,自然飘逸。

房舍多为土木结构,墙基用块石砌成,墙体用土垒成,房子的大小由柱头的多少来决定,最小的房子是9根柱头,用得多的,有约四十根柱头。房子的顶盖是三角形的,中间高,两边矮。遮风挡雨的屋顶不是寻常瓦片,而是用长约一米、宽约半米的厚杉木片排列而成,用当地话叫“榻板”。榻板盖的房顶,朝天的那一面每天经受风吹日晒,木质逐渐脆弱,而朝下的榻棉经过炊烟的长期熏烤又会逐渐变厚变硬。榻板的下面,还有一层防漏层,由三层组成:第一层用较厚的榻板垫底,第二层由高山上耐腐性强的灌木铺成,第三层是较厚的土层。如果遇到大雨季节,雨水从房顶的榻板层漏下来到防漏层,就被厚土吸收,不会穿透到屋舍里。而做这种榻板用的优质木材要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才能找到,可以用四代人以上。房檐上直直伸出来悬在空中的小木槽是用来排水的。东北村的古寨民居建筑在适应高原气候、地理条件和结合民族习惯、文化传统的同时,也形成了自身经济适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建筑形式。

说到东北村的建筑,独具特色的还有东北寺。东北寺全称梅朵雍忠寺,系苟香寺“内七寺”之一的包座乡桑国寺院的子寺,属本波教,富有藏传佛教寺庙文化特色。原寺建于公元15世纪,约在1489年,占地面积20亩,有大德堂、小德堂、茶房、客房等共5座,僧房12座, 文物法器数百件。后几经拆建,寺院建筑被作为集体食堂,文物法器散失殆尽。近年由国家补助,桑国寺活佛曲周巴赞助,信教群众自愿出工重新修建。

神仙古池,喃喃细语东北村的奇美

神仙池,藏语“嫩恩桑措”,意为仙女沐浴的地方。相传,这里曾居住着一对年轻貌美的狩猎夫妇。有一天,丈夫吃过妻子做的酥油茶后,背着猎枪,一大清早就出发狩猎。按照惯例,妻在丈夫必经的路口等待归来。可是那一天,从太阳西下到天色渐晚,没有等到归人。她心中清楚,丈夫可能遇到不测。第二天,她又在同一个地方等待丈夫归来。就这样,年复一年地等待着,期盼着,最后,她站成了一座雪山,眼泪滴成了无数湖泊,就这样常年守候在崇山峻岭之中。因为这位美丽姑娘对爱情的执着,感动了神仙池周围的人们,他们从此以后不再进山打猎。神仙池因此蒙上神秘的色彩,更加草丰树茂水美,更加圣洁玲珑剔透,更加撩人情思,令人向往。

神仙池海拔高度2000多米,四周地势高峻、重峦叠嶂。五彩纷呈的池水梯田般洒落在人眼前,在阳光下五光十色、千姿百态。有地质学家对神仙池的成因和地质状况进行过全面考察,在《踏勘报告》中指出:“神仙池钙化速度是黄龙风景区的10倍,为现代钙化沉积速度的世界之最,因此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其中的青龙海和神蛙海,都与九寨沟的大小海子如出一辙:枯木静卧水底,青苔遍铺水岸,全没了钙化痕迹,这一现象就连地质学家也难以解释。

在东北村对岩岸那空旷平坦的草坪坝中央,有一口当地人们用木板作栅栏围合的水泉。藏语称之为“麦其”,意为神水。泉水从地下往上充溢而出,然后汩汩流淌于大录河中。据说此泉水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元素,尤其对胃酸、肠炎、胃溃疡等有特别的益处。


山歌狮舞,念念有词东北村的民俗

川西藏族山歌是东北村人广为传唱的歌曲,这是一种源于人们放牧、伐薪、驮运赶脚、田间劳动时,为驱散疲劳、抒发感情或与同伴交流时即兴吟唱的原生态民歌,自由高亢、婉转跌宕。像康巴藏区的牧区山歌、安多藏区的草地山歌,由于各自方言、语音的差异,旋律的风格也大不相同。游玩于神仙池的人们,若是听到远处传来空灵的山歌声,顿会觉得如痴如醉,融化在诗画一样的村寨美景之中。好歌还需好衣配,仔细打量,不难发现东北村人的服饰也独具文化特色,它雍容华贵、美观大方,男性追求威武而宽松舒适的装束,女性则以纤巧、美观、华丽为主。看着这样别致的民族服装,听着这样原生态的藏族山歌,绝对是难忘的视听体验。

藏族极看重雪狮,并围绕此发展出了精彩的狮子舞,这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东北村,整个藏区都广泛流传。据当地人讲,狮子舞起源于公元前九世纪象雄王国,由本波教祖师辛饶弥沃创建,后由泽旺仁真大师发扬光大。该舞从若尔盖苟香寺院传入大录乡本波教寺院,距今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传说古时候,在麻吉布然神山(今青海省境内)住着麻吉布然神,他既是掌管战争的兵神又是掌管经济的神,为祈福在战斗中取得胜利以及保佑百姓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以麻吉布然神的坐骑白狮为对象, 创建了一种舞蹈,这就是藏狮子舞的起源。

东北村本波教寺院的藏狮子舞一般由六人表演,狮子由两人扮演,一人扮演狮头,一人扮演狮身,狮子身裹彩色绸带;其余四人分列四方,头戴古藏兵头盔,将狮子围住,寓意狮子的守护神。出场时,由四名守卫中的一人用白哈达将狮子引出至广场中间,四名护卫则分列四方,舞蹈开始。舞蹈完毕后,由全村男性给狮子献哈达,然后狮子向寺院活佛、喇嘛致礼,再向人群致礼,以表达喜悦与感谢之情,并示保佑当地平安、兴旺的决心。然后,狮子站在寺院门前阶梯处面向寺院鞠三个躬,并走进寺院。最后,献过哈达的男性跟随进入寺院, 并在指定的香炉边撒龙达。

相关推荐

  • 总机:010-59625195
  • 传真:010-59693181
  • 邮编:100124
  • 通联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中路78号(大成国际中心B2座)708-2-3室通联部
  • 版权所有:中华民居 2010-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PC备08008428号-2  京号公网安备1101060063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