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专家

阅读(2854) admin 2017-02-20


关肇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在现代建筑和中西古典建筑的历史和理论研究造诣深厚。在探索具有时代特征、民族和地方特色的新建筑方面,取得高水平成果,撰写发表论文、译著等40余篇。在建筑设计方面,准确把握建筑的性格特点,在平易的外形中寓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并极重视建筑个体与环境的结合,致力于整体的完美统一。2000年获首届梁思成建筑奖、全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2005年当选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荣誉理事。


傅熹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研究员、建筑历史学家、国家文物局鉴定委员会主席。研究重点中国古代城市和宫殿、坛庙等大建筑群的规划、布局手法及建筑物的设计规律,揭示出中国古代城市以宫城、里坊为模数,大建筑群以主院落为模数,单体建筑以所用材和柱高为模数等一系列运用模数控制规划和建筑设计的方法。发现了宫殿坛庙等大型建筑群在规划时用标准方格网控制尺度和相互关系,并把主体建筑置于建筑群几何中心的手法。利用已掌握的模数规律,对西周、战国、唐、宋、金、元一系列建筑遗迹做复原研究。发表论文近30篇,编为《傅熹年建筑史论文集》,又选编所绘建筑画为《古建腾辉》,完成了五卷本《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第二卷《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建筑史》和《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筑群布局和建筑设计方法研究》的撰写。


陈同滨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所长、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主任。


谢辰生文物保护与古建行业知名专家、国家文物局顾问、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一生致力于文物保护管理事业。历任文化部文物局文物处业务秘书、副处长,国家文物局副秘书长、顾问,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在上海参与了战时文物的清理工作,并协助郑振铎编撰《中国历史参考图谱》、《甲午以后留存日本文物目录》等。倡导创办了景德镇古陶瓷制作博物馆、铜绿山古铜冶遗址博物馆,主持复制了随县编钟和古代珍贵纺织品,并负责开拓水文、地震考古新领域。1995年退休后仍在为保护文物不停地奔波。1999年他亲赴浙江舟山定海考察,是第一批阻止定海文物破坏的专家之一;2000年他又赴新疆为西部大开发中的文物保护工作献计献策。


马克俭中国工程院院士、空间结构专家、贵州大学教授。马克俭从事结构工程教学、科研50 ,在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用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方面做出了贡献,在建筑结构科学领域有较大创新与发展,并将十多项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王小东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名誉院长。其长期在新疆从事建筑设计和理论研究工作,分别获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设部、中国建筑学会的优秀设计奖。2007年被增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主要建筑作品有新疆友谊宾馆三号楼、库车龟兹宾馆、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院新疆景区、新疆博物馆、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新疆国际大巴扎、库尔勒康达大厦等。


张锦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师从梁思成、莫宗江教授。1966年至今在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从事建筑设计。期间,主持设计了许多有影响的工程项目。多年来,她的设计思想始终坚持探索建筑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其作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并注重将规划、建筑、园林融为一体。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楼庆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古建筑研究所原所长。


齐 康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建筑和城市规划领域的科研、设计和教学工作。最早参与中国发达地区城市化的研究及相关的城市化与城市体系的研究。二十年来长期从事现代的建筑创作的研究及相关的建筑形态研究,主张进行地区性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首先在中国提出城市形态的研究及其相关的城市形态与城市设计。著有论文建筑创作的社会构成建筑意识观城市的文化特色城市的形态等近百篇,发表《城市建筑》等专著近20本。《建筑课》(Enlightenment of Architecture),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20088月第一版。


阮仪三193411月出生,苏州人。1956年考入同济大学,1961年毕业留校。现任建设部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努力促成平遥、周庄、丽江等众多古城古镇的保护,因而享有"古城卫士""古城保护神"等美誉。曾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保护委员会颁发的2003年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主要著作有《护城纪实》《护城踪录》《江南古镇》《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等。


郭黛姮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郑 炘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东南大学低碳建筑研究所所长、中国建筑学会资深会员。


李先逵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原建设部外事司司长。


陆   琦: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龚 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

单 军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与城市的地区性理论与中国的本土实践;东方建筑研究。城市研究与城市设计;北京城市空间的社会文化系列研究。

刘大可北京园林工程集团原总工程师。


朱光亚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季富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其著作有:《巴蜀城镇与民居》、《中国羌族建筑》、《四川民居散论》、《四川小镇民居精选》、《中国传统建筑钢笔表现技法》等。现正著述《三峡古典场镇》一书。并有"巴蜀庄园""四川客家民居""巴蜀乡土桥梁"等课题,他日夜奔波于广袤巴蜀大地,并积累了川中无人可比的宏富乡土建筑资料。


晋宏逵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副理事长。


单德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建设部城镇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小城镇建设》编委会委员;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与居住环境--中国民居》、《中国传统民居聚落的保护与更新》、《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背景下的城镇结构更新》等。
主要学术方向:中国传统民居和当代乡土聚落,风景旅游建筑,小城镇建设。


马炳坚1947年生,高级工程师,从事中国古建筑施工、设计、研究、教学、办刊三十年,业绩显赫,著述颇丰。1983年与同仁共同发起创办《古建园林技术》杂志,并在其中担任重要工作,为继承、弘扬中华传统建筑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所设计的古建园林工程遍布国内外,深爱各界人士的好评。其代表著作《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被海内外学者誉为"近代对中国古建筑最有分量的书",并多次获奖。现为北京市第二房屋修建工程公司古建筑研究咨询部主任,妆兼任《古建园林技术》杂志编委会委员、常务副主编,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学术委员,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常务理事等。


朱良文昆明本土建筑设计研究所所长、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

王贵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 紫禁城学会副会长。

相关推荐

  • 总机:010-59625195
  • 传真:010-59693181
  • 邮编:100124
  • 通联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中路78号(大成国际中心B2座)708-2-3室通联部
  • 版权所有:中华民居 2010-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PC备08008428号-2  京号公网安备1101060063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