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宅,藏身江南身未识

阅读(1019) admin 2014-07-08

  卢宅牌坊显气势

  卢宅老街尽头的转角处,景致有些特别,一个五开间三进深的砖雕大照壁,横跨在眼前,这也算是到了去往卢宅的入口了。

  照壁,古人称之为“萧墙”。它作为大门内的屏蔽物,在明朝时期特别流行。据说,在当时人们认为自己宅中不断有鬼魂来访,修上一堵墙(称之为:照壁、影壁或屏风墙),以断鬼魂的来路。与其这样解释,倒不如说是受风水意识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具有挡风,遮蔽视线的作用。可位于大门内,称为内照壁。也可位于大门外,称为外照壁。形状一般会是一字形或八字形等。

  而卢宅入口处的照壁,很显然属于“八字”外照壁了,其功能一方面是为了保持“气畅”,另一方面就是把门街与房屋主体完全隔开。照壁上镌刻着“双狮滚绣球”、“鲤鱼跳龙门”、“文房四宝”等造型。这是为卢氏家族世世代代的秀才举子们祈福,均有祥瑞之意。

  顺着照壁向北径直走去,就会发现三座石牌坊巍然耸立,分别是“风纪世家”、“大方伯”、“ 大夫第”,视觉上激荡出一种强大的气势,这显然是一个家族给人的震撼。当然,作为一个外乡人亲临于此,多少也能读得出这牌坊背后科甲坊的历史。可曾想,在封建科举时代还有什么比这更值得立传的事情呢?

  四柱三间的石牌坊,在承载家族荣誉的同时,还兼顾着建筑本身的功用:如“大夫第”门楼以北的照壁与前面的外照壁围合的主要入口空间呈“〔〕”形,此寓意为“藏风纳气”,就是说保证卢家的文风和官气,以便仕途能永远春风得意。

  光滑的鹅卵石依旧引导着观光者的脚步,向卢氏家族的历史深处走去。突然觉得,在繁华都市慢慢滋养着的烦躁,被这里的静幽、古朴慢慢驱散。放慢了的脚步,让心有所向,对卢氏家族的历史和建筑宅院的探究,开始变得有些迫不及待。

  幽深甬道藏玄机

  从“八”字照壁开始,就算真正进入卢宅了。入口设“八”字照壁,含藏风纳气之义。从林立的牌坊开始,便进入了一个长达100多米,三转二折,肃穆幽深的“┗┓”形甬道,直通门堂。

  这条甬道的神奇之处,在于它形成了无形而可闻的“回音壁”。只要有人从“大夫第”门口的甬道内步行或者说话,声音便会沿着墙壁连续折射前进,传向60米以外的肃雍堂二门口,无论声音多小,均可以听得清清楚楚,而且声音悠长,堪称奇趣,给人造成一种“天人感应”的神秘气氛。

  更让人奇怪的是,如果用脚去蹬“大夫第”牌坊脚的话,甬道的两厢壁上,便会发出“嗡嗡”可闻的回音。可是,“大夫第”前面的“风纪世家”、“大方伯”、“旌表贞节之门”这三座牌坊在“文革”时被毁后,这甬道上的“回音壁”也随之被破坏,不闻其声了。

  不过,随着近年来,卢宅建筑群的众多牌坊逐步重建恢复,“世纪世家”、“大方伯”这两座牌坊修复后,有人在甬道口的“大夫第”牌坊脚用脚力试回音壁的效果,结果只有一厢响。当第三座“旌表贞节之门”修复完整后,两厢的回音壁才“嗡嗡”地声复原状,甚是奇妙。

  据了解,在全国众多建筑甬道之中,能产生回音的回音壁结构为数甚少,而肃雍堂甬道两厢的回音壁效果有点类似于北京天坛内的回音壁、对话石和三音石,有种“人间偶语,天闻若雷”的感觉。

  可见,当年在建设时,每一转每一折也是经过反复测量,悉心安排所致。怪不得,凡到过卢宅的人,无不对其门路的曲折而大惑不解。对于这样新颖的设计布局,除了以“曲径通幽”、“藏风纳气”等点评外,也只能从建筑学和声学方面解释了。

  家族兴盛成就百年卢宅

  经过一段曲尺形的宽阔甬道,你才会发现,在另外一道照壁后面,竟然别有洞天,可以藏下一座宏伟的古建筑群!这便是卢宅了,一个江南久负盛名的明清古建筑群。

  不过,走进卢宅还需经过两道门,即捷报门和国光门。

  捷报门,属于卢宅真正的大门,建于明景泰年间,门上原明代所书“捷报”匾额已毁,现为今人所书。大门两旁的楹联:“衣冠奕叶范阳第,诗礼千秋涿郡宗”,系明成化状元、礼部尚书王华书赠,从字面上道出了雅溪卢氏家族源出秦汉时期的范阳(“涿郡”的称谓出自隋唐时期),文章报国、诗礼传家、科第绵延、门第兴旺的家史。

  “明朝天顺六年(1462年)的春天,肃雍堂刚刚落成,又正好赶上雅溪卢氏第十四世孙、肃雍堂堂主卢溶夫妇的五十大寿,而且同年他们的大公子卢楷乡试夺得头魁的捷报传来,真可谓三喜临门,于是把头门改名为“捷报门”。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雅溪卢氏为显示自己世出名门望族,特意在捷报门前檐柱牛腿琴枋上雕刻了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已至古稀之年的姜太公垂钓于渭水边,被周文王访得,拜为太师,后助周武王灭商纣,分封于齐国,传十一世高傒肇卢。明间前后额枋上分别雕刻“一品当朝,加官进爵”、“笔锭如意”图案,既反映出卢氏家族的宏大志向,又反映出卢氏家族实现这一宏大志向的坚强决心。

  跨过第二道“国光门”,是一个约400平方米的跨院,同样是鹅卵石铺地,院子一角有条2米宽的曲尺型廊道,与卢宅的主体建筑肃雍堂连接。到了这里,也便真正看到了卢宅的真面目了。

  相比一些景区的熙攘热闹,这里就像一颗深邃幽静的明珠,闹中取静,傲然独立。青瓦粉墙,卵石铺路,曲径蜿蜒,翠竹假山,清淡高雅,处处透着平易、隽永的亲切感,其环境之清丽可人,使人百般遐想。

  走进这里,古老的建筑流露着淡雅、含蓄的个性,不同形式的风火山墙、高耸的垂脊和起翘多变的屋面不断带来视觉的冲击,使整体建筑的风格婉约与刚猛融为一体,呈现出南方民居清淡、典雅、含蓄的特点。

  卢宅以其建筑的严整宏大、装饰华美精致而闻名于世,拥有九进院落,全国只有北京故宫和曲阜孔庙有相同布局,因此被称为“民间故宫”。卢宅建于明景泰七年(1456年)至天顺六年(1462年),其后又经过历代不断增修改建,才形成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规模。

  作为一个家族的聚落,卢宅总面积1.5平方公里,东西长1500米,南北深1000米,是“四区一核”的空间结构。其中核心区面积33.3万平方米,肃雍堂为主体建筑。东、西、南、北四个区,其东、西为居住区,其南、北为耕植区。道路以“一横、一环”为框架。整个聚落范围,街巷纵横,院落连片,房屋千间。而最令人着迷的是卢宅建筑上随处可见、精美绝伦的木雕。

  卢宅这样气派,与雅溪卢氏的兴盛分不开。据了解,自明朝永乐十九年,族人卢睿高中进士后,卢氏科举场上屡传佳音。明清两朝做官的多达120余人,以至人称“婺州望族”。

  由于家世的兴盛,卢氏相继兴建了规模宏大的厅堂宅第、园林、楼阁、书院。古时,从东阳县治出东门,跨过吒驭桥,就有忠直名臣坊、解元坊、南国文章坊,总共有二十多座牌坊。四十余处园林、书院、寺庙道观,这一切完全满足了卢家的居住、游乐、聚友、祭祀、读书的需求。沿鹅卵石大街至村东的还朱亭,东西达三里。整个村落占地500余亩,房屋数千间,街巷纵横,院落连片,聚族而居的有几千户人家,人丁逾万。

  雅溪卢氏与姜太公的渊源

  据《雅溪卢氏族谱》记载:卢氏原是齐太公姜尚(即姜子牙)的后裔。春秋末,卢氏后裔散居燕秦间,其中以范阳(即涿州)最为集中,后世遂以范阳作为卢氏的郡望。现在雅溪生活的卢氏后人,是五代后唐宰相卢文纪的后代。因避战乱,卢文纪的儿子卢姜从关中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经山东辗转迁徙至浙江,自后代卢琏起逐渐向南迁徙至东阳定居。再传三世,卢员甫分迁雅溪,雅溪卢氏由此发祥。

  后来,由于明成祖永乐十九年(1421)族人卢睿高中进士后,其地位的提升,权位的高居才使得雅溪卢氏世代定居于卢宅,并保存好代代相传的完整族谱。

  根据中韩卢姓人考证,东阳卢氏与韩国卢氏都是五代后唐时期的宰相卢文纪的后代,卢文纪有两个儿子,一个名叫卢姜,另一个名叫卢穗。因避战乱,卢穗这一支后来从涿州北上,从关东迁至高丽(即韩国);卢姜的这一支则继续留在国内,后来逐渐向南迁徙,直到定居东阳。

  这样以来,韩国卢姓宗族与卢氏家族应该是同根同宗。怪不得,现在的卢宅里也挂着卢宅后裔在韩国拜访卢武铉的照片,莫非前韩国总统卢武铉与东阳卢氏还真是本家?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2003年11月17日,时任韩国总统的卢武铉,在韩国首尔青瓦台总统府接见浙江东阳雅溪卢氏代表时,动容地说了这样一番话:“我现在当总统来不了,等我卸任后,一定到东阳来看看宗亲,不然死不瞑目。”

  言语之间透露着割不断的亲情,一个“宗亲”足以证明韩国卢姓与卢氏家族的渊源。不过,卢武铉还是抱憾而去,未能来东阳看看自己的宗亲。这对于整个卢氏家族,也算是一个遗憾!

 

相关推荐

  • 总机:010-59625195
  • 传真:010-59693181
  • 邮编:100124
  • 通联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中路78号(大成国际中心B2座)708-2-3室通联部
  • 版权所有:中华民居 2010-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PC备08008428号-2  京号公网安备1101060063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