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姓大街的文化遗存

阅读(1847) admin 2014-07-17

  

点击查看原图

  

废屋里的破旧家具

废屋里的破旧家具

南崖村的寨子大门

南崖村的寨子大门

  南崖村的全名叫东扈峪南崖村。从名字来看,这里的地势起伏错落,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村子东边是平阴第一高峰的大寨山,西南有云翠山,南边则有大王山拦住去路。村北面有一条大沟,南崖村位于这条沟的南崖上并因此得名。相对闭塞的环境并没有造成这里的落后,村子反而因此受到滋润。

  敢于“镇清”的关帝庙

  今年60岁的万肇平就生长在南崖村,对于村中掌故他了解很多,加上他在村子所属的洪范池镇的文化站工作,每逢接待外来宾客参观村子,万肇平总会担任讲解员的角色。“南崖村自南向北有三条东西大街,分别是万家街、崔家街、高家街,这三条街是整个南崖村的主干道,加上南北向的胡同,串起了整个村的交通网络。”万肇平说。

  事实上,三条按照姓氏取名的大街,代表了这里曾是三个自然村,万、崔、高都是这里的大姓,其中又以高家势力最大。鼎盛时期,南崖村的人口超过两千,每一条胡同里都是人影,无论何时都有人在大声说话。“现在人少了很多,留下来的也多是老人和孩子,年轻人都出去打工、念书了。”万肇平说。

  记者来到万家街时是个夏初的上午,黄色的土墙和倾颓的房屋绵延路的两边,鲜有村民路过这里。来到万家街102号,记者看到这里的大门和二门都有精美的木雕,二门门檐上花体的“万”字意味着这个三进的院落曾经是万家的产业。“这里现在住的是高家人,他们住进去之后,我就没法进这里的二门了。”万肇平说,之所以要进二门,是因为里面有个漂亮的“看花楼”,那是万家先人全盛时修建的,据说站在二楼可以把村子的大部分地方尽收眼底。万肇平说,这个万家大院代表着他们祖上最辉煌的时期,现在却物是人非。

  沿着万家街往西走,路上会看到一个巨大的树桩,村民说,这原本是一株千年的大槐树,但文革时拉地排车进出的人觉得大树挡路很不方便,就把它砍倒了,至今留下一个巨大的断面再也没冒出过新芽。万家街的西头是一个被荒弃多年的关帝庙,而这曾是万家的公共文化空间,居民祈求年景好、天下太平的愿望刻在了庙门口的柱子上:

  忠义遐流处处风调雨顺 英灵镇清年年国泰民安“按理说,这个"镇清"二字是完全可以被文字狱拿下的—你在清朝的土地上还敢"镇清"?但可能是村子太偏僻,又没有什么大人物,所以没有引起官府注意。”万肇平说。记者看到,关帝庙立柱上的刻字比较潦草,远没有村民对关公的崇拜那么虔诚。“村子再有钱,可他就处在这么一个偏僻的地方,请来的雕刻师傅也不会好到哪里去。”万肇平说。更有甚者,万家先人在附近山上改佛寺为道观时,竣工纪念的刻文落款居然是康熙六十二年,而彼时,早已经改朝换代为雍正元年,村子消息的闭塞可想而知。

  崔家街没有崔家人

  万家街北面的东西路就是崔家街,但村里如今已没有了崔姓人。20世纪上半期,崔家人就已经陆续搬离了南崖村,但不时还有子孙回来祭拜祖坟。文革四起,不管谁家的祖坟,一律被推平。这之后,崔家子孙再回来也无处祭拜,就逐渐与村子断了联系,以至于崔家祖上到底来自何方都已经被人遗忘。“万家是从济宁邹县迁来的,高家则是从张秋镇迁来的,两家迁来的时间都是在明朝洪武年间。崔家已经不可考,崔家后人也都搬离了,想打听都无从下手。”万肇平说。

  崔家街居住的姓氏原本就比较多,除了崔家,较大的还有辛、周、侯、龚等姓氏。崔家街的东头原先有一个进村的大门,大门旁边是土地庙和三义堂,这也是崔家的公共文化场所。之所以选择建立供奉刘关张的三义堂,是用桃园结义的典故借指万、崔、高三家大姓要和谐团结,互帮互助。

  从崔家街的中段往北走进一条胡同,折过几道弯之后,一座明清时期的院落出现在眼前,只是荒草萋萋,久无人居住。这里就是南崖村的武举阁。武举阁并非什么形式的纪念堂,而是实实在在的民居。清朝咸丰年间,辛家的子弟辛和朗高中武举,他当时就住在这个院落里,后人为了纪念他,尊称他住过的屋子为武举阁。

  武举人还在世时,辛家的人比较强势,他们收了很多弟子练武。每天早上起来,弟子们跟随师父跑到距离村子四里地的山顶上练武。由于那个山顶上有一块方圆几亩的平地,老百姓因此称其为辛家平顶,其实,那个山头是天池山的一部分。练到晌午该吃饭时,不需要专人去通知,阳光会自动照到早早摆好的一面镜子上,山头上的人们看到反光了,就知道该收拾收拾回去吃饭了。“之所以武举人教练弟子功夫,是因为咸丰年间,太平天国闹得很凶,其中一部分已经深入山东为祸。由于其祸患始自南方,因此这里的人称太平天国为"南匪"。为了保护村庄免受南匪侵扰,作为乡贤的辛家武举,就承担起了训练武装人员、保卫村子的重任。”万肇平说。

  高家老太的 “立交桥”

  沿着武举阁往北走不远就来到了高家街,网上有关南崖村的摄影中,高家街上的“立交桥”最为引人注意,但实际上,它的设置本不是为了方便走路的。“高家街的西头就是原来南崖村沟通外界的唯一门户,上面建有文昌阁; 高家街的中段,现在有一个大坑,但当初这里是高家的戏台子所在,逢年过节,高家总会请来戏班唱戏,这就成为全村的文化盛事,每次戏台下都是人头攒动。”万肇平说。

  有钱请戏班,自然会有贵人来看戏。为了能让高家最德高望重的老太太避免人群拥挤、舒服地看戏,高家人就着高家街的地势在街的上方搭上了一块盖板,这样一来,老太太就能悠闲地坐在桥面似的盖板上,距离戏台四十米开外看戏—不管她能不能听清唱的是什么。

  这之后,盖板没有撤掉,逐渐就成为了居民走路的通道。清末时,高家拟斥巨资修建大宅院,可是石头的门墩刚刻好,改朝换代的乱世把一切计划都打乱了,最终这个大宅院也没有建起来。为了纪念这一壮志未酬的事迹,后人把门墩移到了高家老太曾坐着看戏的盖板上,这样一来,“立交桥”就更像是一个真正的桥了。

  在桥头的北侧,至今立有一个石质的拱门,门上雕着精美的花纹。万肇平说,她的姑姑就嫁到了高家,小时候他来姑家串门时,这个石拱门覆瓦的尖顶还保存着。如今,石拱门上只剩下光秃秃的平顶,美观大打折扣。“这个石拱门其实就是高家围墙的大门,这个围墙里面全都姓高,至今也是。高家人口最多,也最富,南崖村曾经一度被称为高家村,并不奇怪。”万肇平说。

  不仅是人口多,高家街也是整个南崖村的文化中心。除了戏台子,高家街西头的文昌阁至今香火不断。记者看到,文昌阁里的石质供桌的雕刻精美,且有着三教合一的特点:刻的狮子和大象有明显的佛教文化痕迹,供奉的文昌帝君则是道教的神灵,而按照高家人的说法,文昌帝君则是高家的祖先—孔子的弟子高柴,这又是儒教的东西。但这种混乱并不妨碍人们虔诚地上香磕头,特别是保佑子弟学业进步,据说特别灵验。

  关二爷的身高

  关帝庙门前的两根立柱的间距是1.83米,南崖村的村民称这个长度为“一杈子”。据传说这正是关二爷的身高,人们就用一杈子作为量度的基本值,直到解放后丈量、分地时,仍然习惯性地沿用杈子的度量。至今村里的许多老人说到长度时,还习惯用杈子来衡量。

相关推荐

  • 总机:010-59625195
  • 传真:010-59693181
  • 邮编:100124
  • 通联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中路78号(大成国际中心B2座)708-2-3室通联部
  • 版权所有:中华民居 2010-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PC备08008428号-2  京号公网安备1101060063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