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山-城铁南站将成烟台中轴线 串起历史脉络

阅读(979) admin 2014-07-17

  原标题:烟台山-城铁南站将成烟台中轴线 串起历史脉络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样诗意的文字,出自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文件。它描述的是乡村建设的美好愿望,也触动了很多人心中最柔软的部分。

  为在城镇化进程中保护和传承烟台城市特有文脉,留住烟台城市的记忆,让全体市民“记得住乡愁”。烟台市规划局网站日前公布一条消息,面向全求规划设计团队公开征集烟台市城市中轴线城市设计方案。据了解,规划部门选取了烟台城市发展脉络上历史遗存丰厚、文化特色鲜明的烟台山至城铁南站一线区域,打造烟台市传统城市中轴线。

  中轴线咋来的?

  一条串起烟台历史脉络

  烟台中轴线位于哪?在征集方案中指明,北以烟台山为点——烟台山上的灯塔是烟台的城市地标,南以南大门——城市新地标城铁南站为点,中间的塔山公园将轴线平分为新旧两部分,塔山上的三合塔是城市的制高点,守望着轴线两端。

  市民都清楚,烟台地型特点就是东西狭长,属于滨海组团式带型城市,其间以河流、山脉、道路等分割为多个城市组团。此次规划设计选取的区域为烟台市中心城区,包括芝罘区老城、莱山新城两部分,这一城市历史文化积淀较为厚重的区域。

  那么,城市中轴线是如何确定的呢?昨天,记者致电烟台市规划局烟台市规划局党组成员、总规划师袁春桥。专家介绍,这条中轴线是随着烟台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从烟台山1861年开埠,到朝阳街各国领士馆,到所城里,这条线是烟台的起源。此外,福建会馆、文化中心都在这条中轴线上,这是有历史印迹的一条轴线。”袁春桥说。

  再向南看,有新建的科技馆,大南山上有三合塔,往南就是胶东历史文化公园,这都是反映烟台脉络的标志,这些新建和在建重要文化设施,以及最南端的烟台的城铁南站,可以看出,这条线也从“过去”发展到“现在”延展到“未来”。

  中轴线有啥意义?

  13公里轴线成为城市发展“骨架”

  为什么要规划城市中轴线?记者了解到,中国城市规划最强调中轴线。早在《周礼》中就定下了这个城市规划原则:“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城市中轴线也相当于一个人的主心骨,有中轴线,城市就有一个好的骨架。它可以把城市的发展统领到这个中轴线上,更好地为这个城市长远发展提供支撑作用。

  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广州、石家庄等城市都规划了自己城市的中轴线,并且这条轴线成为城市发展的延展带,将其打造成为城市多种职能复合的发展轴带和凝聚文化魅力的生态长廊。

  “一个城市,从南到北,需要体现城市独特的特质、特色。你看,这条线上,从朝阳街、福建会馆、文化中心以及胶东历史文化公园,各有建筑特色,是维一性的,通过这些历史建筑,打造一条反映烟台历史和特色的中轴线,也让人们‘记得住乡愁’。” 专家说,一方面,历史特色要延续,同时,这条线也有现在和未来特色。

  难怪规划设计要求提出,本次规划的目标就是为了维护和延续烟台城市特有风貌,改善和提升旧城区的城市空间环境质量,明晰和凸显城市整体空间发展脉络,增强和扩大城市中心地区的城市承载力、吸引力及凝聚力,展现新时期烟台城市新面貌、新追求。

  根据要求,本次城市设计范围以烟台山至城际铁路南站轴线为中心,两侧300-500米范围以内的区域。轴线总长13公里,其中含山体部分约6公里,总面积15平方公里,山体面积占约三分之一。规划区范围内总可建设用地约为674公顷,其中已有规划和新近建设区域约为265公顷。

  “城市中轴线怎么规划?不是我一个人能说的出的,而是要找国际的规划大家来策划这个中轴线怎么做,请大家来出点子。”记者了解到,截止到目前,已有全球近30家规划设计团队递交了设计申请。本报将对规划方案的征集及进展情况继续关注。

  “乡愁”的起点:朝阳街所城里

  老街巷老院落将得到有效保护

  烟台山-朝阳街历史文化街区是烟台近代城市开埠后最早建设的区域,保留有多个外国领事馆、洋行、教堂以及东海关税务司、烟台邮政局、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数量众多的近现代建筑,是中国近代对外开放历史和中国海防航运史的见证。烟台山-朝阳街历史文化街区完整保留了清末至民国时期的烟台城市风貌特色。

  保护范围:东至海岸路、解放路及烟台山东侧海岸线,南至北马路以南约50-130米处建筑边界,西至胜利路、瑞成街、烟台东海关验货房旧址西侧及烟台山西侧海岸线,北至烟台山北侧海岸线,保护范围面积58.5公顷。其中核心保护范围东至烟台山东侧海岸线、解放路、烟台山医院西侧围墙,南至北马路及烟台百货公司旧址南侧,西至广东街、海关街、烟台东海关验货房旧址西侧及烟台山西侧海岸线,北至烟台山北侧海岸线,面积45.1公顷,建设控制地带面积13.4公顷。

  根据保护规划,重点保护烟台山近代建筑群、宝时造钟厂旧址、盎司洋行旧址、烟台东海关码头验货房旧址等文物保护单位和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在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的前提下,对其进行适当的修缮和维护;对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应保护建筑结构和外观样式,改善内部设施;保护码头、港池、海岸线等历史环境要素;保护朝阳街、海岸街、顺太街、海关街等历史街巷的走向、宽度、沿街界面、路面铺装,整治或拆除严重影响街巷风貌和建筑本体的广告招牌等外立面添加物;朝阳街作为步行街进行管理;对街区内的车辆进行严格管理,禁止在非停车区域停放车辆。

  奇山所城历史文化街区是明代建设的“奇山守御千户所”所在地,是烟台城市的起源地,保存了完整的城池轮廓和格局;清代军变民地,至开埠前一直是烟台最主要的居住区,保留了清中叶以来的传统民居风貌。奇山所城历史文化街区对烟台城市的建立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对研究城市发展演变、古代海防城市军事防御格局、胶东地区传统民居特征具有重要的价值。保护范围:东至厚安街,南至西南关中街,西至胜利路基督教堂建筑西外墙以西10米,北至荣泰街、午台街,保护范围面积29.1公顷。其中核心保护范围东至北河街,南至南门外西街、南门外东街及刘子琇旧居南墙,西至胜利路,北至南大街,面积10.4公顷,建设控制地带面积18.7公顷。核心保护范围保护要求:重点保护已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历史建筑和建议历史建筑,并进行积极地修缮和保养;对传统风貌建筑,应保护院落格局、建筑结构和外观样式,改善内部设施;保护由南大街、胜利路、南门外西街、南门外东街、北河街围合的城墙遗址,采用地面铺装、绿化种植等方式标识城墙轮廓和四个城门位置;严格保持所城里大街、北门里街、南门里街、双兴胡同、时彦街、仓余街等历史街巷的走向、宽度、空间尺度和沿街界面;所城城墙范围内作为步行区域管理,十字大街禁止机动车交通;改善街区基础设施,提升居民居住条件。

  北京城市中轴线:世界第一的城市中轴线杰作

  中国最成功的中轴线城市建筑典范无疑是北京城。以故宫为中心,南至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形成了约8公里长的城市中轴线,不仅世界最长,而且建筑格局辉煌壮观,梁思成说,这是世界第一的城市中轴线杰作。北京中轴线南起外城永定门,经内城正阳门、中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穿过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坤宁宫、神武门,越过万岁山万景亭,寿皇殿、鼓楼,直抵钟楼的中心点。这条中轴线连着四重城,即外城、内城、皇城和紫禁城,好似北京城的脊梁,鲜明地突出了九重宫阙的位置,体现封建帝王居天下之中“唯我独尊”的思想。

  北京申办1990年亚运会成功之后,为了连接城市中心和亚运村,北京在二环路钟鼓楼桥引出鼓楼外大街,向北至三环后改名为北辰路,这条路成为北京中轴线的延伸。西边建造了中华民族园,东边则是奥体中心。

  北京申奥成功后,中轴线再次向北延长,成为奥林匹克公园的轴线。东边建造了国家体育场“鸟巢”,西边则是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这两个建筑一圆一方,体现了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思想。

  传统中轴和新中轴构成广州两条城市中轴线

  广州城市中轴线是中国广州市的城市中轴线,分传统中轴线和新中轴线两条。

  传统中轴线位于广州中心城区,有五层楼、中山纪念碑、中山纪念堂、市人大常委会大楼、市政府大楼、人民公园、广州解放纪念碑、海珠桥等。以镇海层楼、越秀远眺、珠海丹心和珠江秋月等,多次入选羊城八景。传统中轴线历史上曾系广州的地理中心,因此形成为一个历史文化名称,其周边地区存留着广州最丰富的古代及现代早期的历史文化陈迹,是广州文化底蕴最丰厚的地区。

  新中轴线北起白云山余脉的燕岭公园,往南经广州火车东站、天河体育中心、珠江新城到达珠江,再经过海珠区到万亩果园保护区,最后经新客运港达珠江外航道沙丘岛,全长12公里。这一中轴线上有山、水、树林、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汇聚了东站广场、珠江新城中央广场、歌剧院博物馆前广场、海心沙市民广场、赤岗塔广场、东风生态公园等,构成广州的城市开放空间。

  区域内改造帮农民成为新型市民

  除了房地产项目和公共文化设施,城市中轴线区域内的旧村改造也将高标准起步规划。例如,解甲庄旧村改造项目正位于中轴线西侧,而涉及的8个村庄将统一规划,建成集生态保护、城乡统筹、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商务区。

  莱山区解甲庄街道负责人介绍,项目涉及到的8个村庄村民将转型“庄主”、“房东”等多种角色。经相关部门初步测算,项目将创造约1.3万个就业岗位,村民安置后户均年收入将达4万元。此外,村民还将享受高规格中小学、医院、文化设施等服务配套。

  “通过建立健全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使安置农民获得养老和医疗保障,最终使安置村民失地不失业,成为休闲农庄主、集体企业股东、商铺房东、私营个体户或旅游服务业从业人员等多种角色兼具的新型市民。”莱山区解甲庄街道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这不仅将大大改善百姓生活,更加激活区域经济发展。”

  “中轴线”将带火两侧房地产市场线

  在规划中的烟台城市中轴线两侧,不仅保留了大量具有烟台特色的历史文化遗迹,也规划布局了近年来城市建设的重点项目,更是配套齐全、交通便利、最受烟台老百姓关注的居住区域。

  随着城市中轴线设计方案的推进和落实,势必会带来历史文化遗址的更好传承、自然人文资源的完善保护、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而这首先会带来周边房地产市场的火热。此外,一批文化公共设施建设、旧村改造也随着中轴线的出台,逐步实施更高标准的规划,而这也将带动了区域经济和市场更加活跃。

  中轴线规划和建设会提升老城区的档次

  在规划中烟台城市中轴线两侧,一向是烟台房地产市场最为热门的区域。据记者初步统计,沿中轴线从北向南共有约11个在售住宅、写字楼、商业综合体等房地产项目,另外还有大批已通过审批尚未建设的楼盘。而该区域也是烟台最为成熟的居住区域,受购房者关注的二手房、学区房等房源。

  位于环山路和迎祥路交叉口的泰然名居项目,正处于城市中轴线的东侧。由于位于成熟老城区,周边配套设施齐全,项目在开盘一年多的时间里已经售出了约90%。项目负责人王宁表示,尽管楼盘销售情况还不错,但是还是有不少购房者尤其是年轻客户认为,老城区各类设施已经比较破旧,道路、停车位也比较拥挤,住起来不见得舒服。 “不过城市中轴线的规划和后期建设,肯定会带来周边区域的升级改造,大大提升老城区的档次和居住舒适度。再加上现有齐全的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周边楼盘项目的需求将更加火热。”王宁说。不仅仅是位于成熟老城区的楼盘,在新区开发的楼盘同样从中发现了机遇。位于港城东大街与山海路交叉口的中铁逸都项目,紧靠中轴线的东侧。项目营销负责人王万中告诉记者,当初在选定开发地址时,烟台并没有提出城市中轴线的概念,但企业感觉这里正处于莱山与芝罘区的交际处,向北是配套成熟老城区,向南则是环境优越的城郊地带,周边还有数条已通车或在建的城市主干道。 “当时就感觉这就是烟台市区的一个轴线位置,随后便选定在次开发楼盘。如今烟台城市中轴线的规划已经正式提出,随之展开的建设也将带来更多的交通、商业等配套资源,对整个新城区的楼市将有很大带动。”王万中说,“尤其是现在楼市正处于盘整期,市场观望情绪比较浓厚,这对中轴线两端区域的楼市无疑是一大利好。”

  中轴线规划和建设也会带动新城区的楼市

  不仅仅是位于成熟老城区的楼盘,在新区开发的楼盘同样从中发现了机遇。位于港城东大街与山海路交叉口的中铁逸都项目,紧靠中轴线的东侧。项目营销负责人王万中告诉记者,当初在选定开发地址时,烟台并没有提出城市中轴线的概念,但企业感觉这里正处于莱山与芝罘区的交接处,向北是配套成熟老城区,向南则是环境优越的城郊地带,周边还有数条已通车或在建的城市主干道。

  “当时就感觉这就是烟台市区的一个轴线位置,随后便选定在次开发楼盘。如今烟台城市中轴线的规划已经正式提出,随之展开的建设也将带来更多的交通、商业等配套资源,对整个新城区的楼市将有很大带动。”王万中说,“尤其是现在楼市正处于盘整期,市场观望情绪比较浓厚,这对中轴线两端区域的楼市无疑是一大利好。”

  文化配套设施已经跟进布局

  正如地产业内人士预计的那样,在烟台城市中轴线确定的同时,一些文化配套设施已经跟进布局。其中,烟台已经确定建设的“胶东历史文化公园”,正紧邻中轴线西侧,具体位置为港城东大街以北、山海路西侧、峰山南侧地块,位于大南山景区的峰山南麓。

  烟台规划部门的有关人士表示,胶东历史文化公园选址此处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条件。这里符合城市总体规划,有利于规划方案快速审批和项目建设的及时推进,而且背山面城,前低后高,能够达到突出时代性、标志性、地域性的要求。

  “更为重要的是,这里位于城市南北向历史主轴线上,地处城市中心位置,区位条件优越,而且交通便利,便于聚集人气、受众面广。”规划部门人士表示。

  由于楼盘项目与胶东历史文化公园仅有一街之隔,王万中对公园的建设也是十分关注。“这个公园不仅具备文化展示、文化体验、娱乐休闲、拓展训练等功能,还有望成为全国知名、省内一流的历史文化展示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生态文化旅游胜地。”他说,“这将聚集大量的人气,对整个区域的经济也将有明显带动作用。”

  胶东历史文化公园

  根据规划,胶东历史文化公园将作为城市文化旅游功能的有机补充,为进一步营造具有文化展示意义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提供新的平台。其中包括“红色文化”、“海防文化”、“开埠文化”、“石屋文化”,“餐饮文化”、“仙道文化”等,体现着烟台的生态之美、人文之美。 水母网7月17日讯(记者 邹春霞 李少鹏 )

相关推荐

  • 总机:010-59625195
  • 传真:010-59693181
  • 邮编:100124
  • 通联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中路78号(大成国际中心B2座)708-2-3室通联部
  • 版权所有:中华民居 2010-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PC备08008428号-2  京号公网安备110106006307号